信息來源: 作者:鄧順容 發布日期:2016-07-14
“冬病夏治”療法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他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的原則,結合天灸療法,在人體的穴位上進行藥物敷貼,以鼓舞正氣,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抵抗力,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藥王孫思邈說:“上醫治未病之病,中醫治將病之病,下醫治已病之病。所以我們要在疾病發生或者發作之前,趕快去除其發病因素,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正所謂今日不養生,明日養醫生。
本療法采用對皮膚有刺激性的藥物敷貼于穴位或患處,使其局部皮膚自然充血、潮紅或起皰的治療方法。因其不用艾火而局部皮膚有類似艾灸的反應,并且作用也非常相似,故名為天灸,又稱自灸、敷灸、藥物灸、發皰灸。天灸既具有穴位刺激的作用,又可通過特定藥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發揮明顯的藥理作用。近年來,這種治療方法被越來越多的老百姓接受。
關于天灸療法
天灸療法,主要為三伏天灸,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中醫的一種特殊治療方法。
根據《黃帝內經》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體表經絡中氣血旺盛的有利時機選用具有溫經散寒通絡的藥物貼敷在特定穴上,蓄積在體內的積寒就容易被祛除,此為“冬病夏治”。
天灸療法適應癥
主要適用于陽氣不足、肺氣虛弱、虛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類的疾病。主要包括:
1、呼吸系統疾病:易感冒者、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慢阻肺等;
2、消化系統疾病:虛寒性胃痛、慢性胃腸炎、腹瀉、消化不良、厭食等;
3、骨關節疾病:頸椎病、肩周炎、腰痛、腰椎病、風濕病、類風濕關節炎、退行性骨關節病變等;
4、婦產科疾病:月經不調、痛經、產后頭痛、坐月傷風等屬寒證者;
5、小兒疾病:體虛易感、哮喘、支氣管炎、消化不良、厭食、遺尿、生長發育遲緩等;
兒童可以進行穴位敷貼嗎?
因敷貼藥物對皮膚有一定刺激,經常會出現瘙癢、灼痛及貼藥后皮膚有紅腫癢痛甚至起水泡,考慮到我院多為兒童患者,故在成人藥物基礎上,進行深度加工和調制,爭取在達到最大效果的同時做到皮膚刺激最小化。專門為兒童常見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疾病設置配方,歡迎孩子放心前來敷貼。
哪里可以預約天灸療法?
從即日起,懷化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康復科開展天灸療法預約登記。我院已開展冬病夏治穴位敷貼多年,具有豐富經驗。三年為一療程。傳統認為每伏的第一天為最佳時間。
預約電話:0745-2231762
2016年三伏時間:
頭 伏: 2016年7月17日―2016年7月26日
中 伏:2016年7月27日―2016年8月05日
閏中伏:2016年8月06日―2016年8月15日
末 伏:2016年8月16日-2016年8月25日
天灸療法后要注意什么?
1、敷貼當天宜穿深色舊衣服,因敷貼處可能會出現滲油,難以清洗。女性不能穿連衣裙。
2、敷貼時間,成人一般為3-5小時,1歲以上兒童一般為0.5-2小時。但主要要根據敷貼時反應而定,可縮短或適當延長敷貼時間,以敷貼處不起水泡為宜(敷貼處出現發熱、瘙癢、灼痛時立即取下藥貼)。
3、在治療過程中,施灸部位可出現發熱感、瘙癢、灼痛及貼藥后皮膚有紅腫癢痛甚至起水泡,均為正常治療反應。但一般以不起水泡為宜,因起水泡后可能會出現感染,甚至留下疤痕。
4、若施灸起水泡,及時用燙傷膏外涂;水泡較小者無需處理,較大水泡者,應用注射針筒抽取;皮膚破潰者,按外科創面處理。
5、貼敷期間飲食以清淡為宜,應戒牛肉、鴨、鵝、羊肉及其他煎炸食物,禁食生冷刺激食物,不要吃肥甘厚膩、生痰助濕的食物,禁食海鮮、蝦、螃蟹等易發物,以免影響療效。
哪些人不適合做天灸療法
1、孕婦不可進行天灸。正處經期且月經量多者不可進行天灸,但月經量少或者處于月經末期的經期女性,可進行天灸。
2、處于疾病發作期(如發燒、正在咳喘等)的患者。
3、由于嬰幼兒皮膚較細嫩,容易灼傷皮膚,建議半歲以下嬰兒不宜天灸。
4、合并嚴重心腦血管、肝、腎、造血系統及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等疾病患者。
敷貼地址:懷化市婦幼保健院住院部二樓康復科針灸室
聯系電話:0745-2231762
上一篇:我院圍產保健中心的特色門診
下一篇:兒保科內分泌門診門庭若市廣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