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孕產保健科 作者:陳洪 發布日期:2020-01-22
簡單來看,腹直肌就是圖上中部的那幾塊肌肉,中間那條白色的線叫腹白線。它具有保護腹腔臟器,維持腹內壓,參與完成排便、分娩、嘔吐和咳嗽等生理功能,并能降肋助呼氣,也能使脊柱前屈、側屈和旋轉等功能。簡單來看,腹直肌就是圖上中部的那幾塊肌肉,中間那條白色的線叫腹白線。它具有保護腹腔臟器,維持腹內壓,參與完成排便、分娩、嘔吐和咳嗽等生理功能,并能降肋助呼氣,也能使脊柱前屈、側屈和旋轉等功能 。
腹直肌好端端的,怎么就分離了呢?
懷孕期間,寶寶在媽媽的子宮捏逐漸長大,腹壁所承受的壓力也逐漸增大,腹白線被拉伸并變得薄弱,白線兩側的腹直肌松垮,腹直肌間距離增大,從而產生腹直肌分離。
更讓新媽媽們頭疼的是,腹直肌分離的間隙逐漸被脂肪組織所填充,腹部出現明顯的松垮褶皺,凸起的肚皮收不回來,還像懷孕的時候,影響美觀和形體恢復。
Q&A
是不是只有剖宮產才會腹直肌分離?
不是的。無論是剖宮產還是順產,都有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離。據一篇研究統計,1 462 例產后6~8 周的產婦,順產腹直肌分離發生率為60.3%,剖宮產發生率為70.8%,2 次及以上剖宮產的產婦腹直肌分離發生率為90.8%。由此可見,不論分娩方式如何,產后腹直肌分離的概率都很高。
要說腹直肌分離有什么影響,Stephanie可能最有發言權。
每個媽媽都一樣,生完孩子肚子的樣子并不好看。
Stephanie說,我低頭就能看見我的妊娠紋,有時候甚至不敢正視自己的肚子。
看到這組照片的時候,小麥真是心生感慨。母親真的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職業,默默給自己點個贊。
好了,言歸正傳,腹直肌分離有什么危害。
除了對體型的影響,腹直肌分離的危害還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腰背痛:腹直肌分離的程度越深,腹部肌肉越弱,對腰背部的承托力就會越小,增加后背疼痛的機會,容易出現腰背痛,甚至連起床都變得十分困難,限制其活動、休息、哺乳等,產婦身心俱受到了影響。
二是臟器移位:腹直肌分離嚴重者還可使內部臟器下移,如胃下垂,出現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癥狀。
怎么判定有沒有腹直肌分離?
這里小麥給大家介紹腹直肌分離的自查方法,在家就可以做。仰臥,兩腿彎曲,露出腹部,左手在頭后支撐,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身體放松,然后將上身抬起,感覺到兩側腹肌向中間擠壓手指,如果感覺不到擠壓,那么就把手指向兩邊挪動,直到找到緊張的肌肉,測量兩側肌肉的距離。
正常:2 指以內。需改善:2~3 指。需就醫:3 指以上。
如果兩側肌肉的距離大于3 指就屬于比較嚴重的腹直肌分離,有可能會引起疝氣(小腸從腹壁突出到體外),需要及時就醫;如果在2~3 指之間,注意不可以進行軀干彎曲和扭轉的負重練習,因為這會加重分離情況。
所以,怎么辦?
產婦腹直肌分離治療,之前國內外長期以來對本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但也并不是說腹直肌分離就被判了死刑,目前也有相應的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其中,非手術治療包括運動治療、臨床電生理治療、神經肌肉電刺激配合中醫康復按摩手法。
1. 運動治療
如果腹直肌分離在2~3 指之間,注意不可以進行軀干彎曲和扭轉的負重練習,這會使腹直肌分離的情況更加嚴重,須首先進行分離改善訓練,直到腹直肌分離的距離恢復到2指之內后,才可以進行負重軀干彎曲和扭轉練習。改善分離的訓練,小麥推薦4個。
2. 臨床電生理治療
電刺激是臨床上用的比較多的治療方法,其簡單有效,患者依從度高。通過電刺激使腹部肌肉被動收縮,對腹部肌群進行強化,同時也可以恢復脊柱生理彎曲和改變骨盆的傾斜度。電刺激還可加速血液循環,同時使肌肉牽拉,刺激生成新的膠原蛋白,緩解背部肌肉放松并達到鎮痛效果。
3. 神經肌肉電刺激配合中醫康復按摩
手法按摩作為其它治療方式的補充,通過按摩和穴位刺激,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減少脂肪堆積,從而恢復腹部皮膚、肌肉、筋膜彈性和緊張度。
4.手術治療
主要方式是切除突出的脂肪,然后將分裂的腹直肌重新縫合復位。腹白線缺損較大者,可用纖維網片面修補
近些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產婦分娩巨大兒率增高;還有各種因素導致剖宮產率升高;加之二孩政策帶來二次剖宮產率增高。這三者恰恰是產后腹直肌分離的主要因素。
面對如此的腹直肌分離現狀,近年來國際上對女性生殖健康給予了高度關注,特別是歐美國家先進的產后康復理念的提出和應用,產后腹部形體的恢復越來越受到年輕媽媽的關注。
治療方法雖多,但不是萬能的,更重要的是個體積極的參與。畢竟,時間欠下的債,還需要時間來補上。康復的過程是緩慢和辛苦的,但是有了科技的幫助,這個過程更快速,也更有趣
下一篇:產后脫發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