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產二科 作者:楊愛針 發布日期:2020-02-05
Quality Control Circle:簡稱QCC!中文譯成“品管圈”。在一般人對QCC還不了解時,總是有種莫測高深的感覺,經常聽起別人提起,很有效果,尤其對如何進行問題之解決,QCC確實是一種既科學又實用的管理工具。但是等到初步接觸后,又感覺很簡單,但沒有什么高深學問,以致小看了它,這也是眾多推動QCC活動失敗最常見的原因。我是在2019年最后一天,偶然的情況下領略并了解它的。那什么是QCC呢?
What is QCC ?
QCC起源:起始于1950年Deming(戴明)教授的統計方法課程,以及1954年Juran(朱蘭)教授的質量管理課程。
QCC活動是由日本石川專馨博士于1962年所創,國內多稱之為質量管理小組。
QCC定義: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補之工作場所的人們自動自發組成數人一圈的小圈團體( 又稱QC小組,一般6人左右),然后全體合作、集思廣益,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活用品管七大手法來解決工作現場、管理、文化等方面所發生的問題及課題。
上述定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釋:
1、活動小組:同一工作現場或工作相關聯的人員組成圈,人員上至公司高層、中層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基層管理人員,下至普通的員工。QCC小組一般由3~10人組成,人數太少,方案對策不全面,人數太多,意見難統一,效率好效果反而不明顯。
2、自動自發:QCC小組活動由各級員工自發組成,通常公司高層領導不會強迫員工實施QCC活動,只提供實施QCC活動條件和獎勵機制。
3、活動主題:每次QCC活動都會有一個明顯的主題,圍繞產品生產、技術攻關、工藝改良、質量改進、工序改造等方面提出,主題范圍廣泛多樣。
4、活動目的:每次活動都是為了改進企業或部門工作的某個方面,目的是提高效率、效果和效益。
5、活動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法多應用現代企業管理科學的統計技術和工具的一種或幾種相結合。
二、QCC的特點:
1、普遍性。企業的員工人人都可以參加QCC活動。
2、自愿性。員工以自愿參加為前提,自我管理,不受行政命令的制約。
3、目的性。以解決企業管理實際問題為目的。
4、科學性。QCC活動遵循規定的工作程序,采用科學的統計技術和工具來分析和解決問題。
5、民主性。參加QCC活動的員工可以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發揮民主精神實現既定的目標。
6、改進性。實施QCC活動是要確保某項工作或活動的改進,否則毫無意義。
7、經濟性。QCC活動涉及的人員和范圍不大,在日常工作中隨時組織和進行,投入小,見效快,日積月累,經濟效益明顯。
8、發展性。QCC活動遵循PDCA循環,持續改進,在原有目標上不斷發展。
9、激勵性。通過QCC活動的實施,員工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而且通過QCC成果的肯定和發布,以及獲得獎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不斷提高,增強企業凝聚力。
三、QCC的目標宗旨
1、提高工作現場管理水平
2、提高工作現場員工團隊士氣
3、提高員工品質意識
4、提高員工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
5、提高改善工作質量的意識
6、提高節約和降低成本的意識
7、增強自我提高和自我培養的意識
8、有利于培訓學習型組織
四、QCC的精神
1、尊重人性和民主
2、培育快樂工作的環境
3、充分發揮人的創造能力
4、開發無限的腦力資源
5、提升企業活力
6、改善企業機制
7、促進企業的繁榮發展
這也是我為什么希望能開展QCC活動的意義。
第一 對同仁而言:它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品質,減少不安全因素的產生,增加相互協助的能力,增加團體凝聚力;
第二 對醫院而言:正確、高效、優質的服務質量必將提高病人對醫院的滿意度和信任度,從而提高醫院品牌形象,促進醫院發展;第三 對患者而言: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對本科醫護人員的滿意度,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第四 對個人而言:提供展示自我才能的平臺,極大地體現個人價值。